【永徽三年三月十三日·贡院】
http://www.kim-jc.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6/06/140852hghqk7987zuj3j7s.gif
【永徽三年三月十三日科举考场】
-此番科举由从一品丞相:纪青言【主考】
考场规定1.每次回帖时间差不多七天到九天,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回帖,请提前告知主考官(点评方式或者QQ联系纪青言,人不在可留言或由速配转告)逾期回帖且未提前言明者,相应对你好感度会下降。如是不回帖,便就设定昏厥,送往太医处,以后三载不可参试。2.发帖后不可编辑、删除重发,所以发帖前请仔细检查是否有语病之类的。百度率不可超过20-25%。3.请不要出现生僻字,也不要过分华丽的辞藻,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表达清楚你这角色性格还有回答试题就成了!试题在两到三题左右,主要看考官心情及时间。4.其他一切如之前文举。考官对此科举有解释权。5.另外科举都是笔试,本官提问后,或者是把题目写在书卷上,大家不是起来回答,而是写在纸上!注意注意!
-时间规定-
1.按照管理以及本官作息安排如下:
入场时间2月6日-2月10日(入场请自报籍贯和名字,允许一个人迟到情况,请自行编辑迟到理由,但肯定会影响最终分数)
第一题目(笔试)2月10日截止到XX月XX日晚24点
第二题目(笔试)XX月XX日截止到XX月XX日晚24点。
-科考名册-
放榜处
状元:白盛循榜眼:李珏、顾桓探花:李璟进士:苏昱敬
官职安排:白盛循正五品户部郎中李珏 从五品北军右京辅都尉顾桓 从五品礼部员外郎李璟 正六品工部主事苏昱敬 从六品监察御史
永徽四年一月十七日上任
【自武德十二年自己主持科举之后,便一直不曾在参与其中】
【没想到今次科举又落到自己头上】
【当今皇上年幼,先皇任命四位辅政大臣,其中自己年事最高,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次怕也是自己最后一次主持科举了】
【看时辰到了,命差官打开大门,众考生进场】
【嘱咐道】
每名考生,进场之前先交一篇诗,什么五言、七言不管,是自己所作还是先人所写也没关系,交了便好
【嘱咐妥当,自己方走进考场,在上位坐下】
ps:看仔细了,这个不是第一题,在入场同时,带一个诗篇来,题材内容随你,当然这个关系到后面的题目,入场截至时间到2月10日,入场关闭,第一题开始后,就不可以在报名科举了。
【早早被叫醒,与在外城的学子不同,万刃山庄就在长安城早起坐马车去贡院便来得及,起床洗漱换衣,跟夫人和爹娘说了一声,便跟着二弟坐同一辆马车出府。】
【坐在马车里,听说这次是文举武举一起考,有二弟在也不那么紧张了,马车晃晃悠悠,闭目养神都快睡着了,马车一顿,车夫说到了,便睁开眼睛。】
【下了马车,定定神整理一下衣衫,刚要往里走便被拦下,说是要交一篇诗,疑惑,心想这还未进贡院考题便来了?寻了处有笔墨纸砚的地方,坐下,凝神思索片刻,提笔。】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短短二十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拿起薄纸看了几眼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起身,交给官差后便走进考场,先拜孔圣人,后拜这次的主考大人。】
学生长安襄阳郡李璟,见过考官大人。
【读书人十载寒窗,夜雨孤灯手不释卷,盼得就是一朝鲤跃龙门天下知,兼济苍生不负所学。】
【原以为今日入场昨夜必是辗转难眠,不想竟一宿酣甜无梦,四更方起。】
【洗漱更衣早早来到贡院,过了几重查检,却听差官道入场之前要先交一篇诗作。】
【这位主考大人倒是不落窠臼……】
【凝思片刻,提笔刷刷点点一挥而就,却是一首七律《咏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将诗作交上,径直入场。】 【好不易终到了科举之日。自己本是报的武举,只这次文武两举一同进行,便也能和大哥一同做个伴,两人一起参加了。】
【因着家就在长安的缘故,遂也并未慌慌张张的早起赶路。不紧不慢将一切收拾妥当后,和大哥一同坐上了往贡院的马车。】
【方至了贡院外,就听着说交一篇诗方能入内。眉梢微挑,未多加思索,沾墨提笔,几十字跃然纸上。】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落笔后,眸光扫过纸上一番,确认并无问题。将诗作交予官差,整好衣袍,而后入场。】
【入了正堂,俯身行礼,拜了正堂中人。】
学生长安李珏,见过大人。
【今日科考,虽远在长安。但心知凉州老家家里大小定然一早起身了为我祈福上香。在丫鬟的伺候下更衣梳洗毕】
【给爷爷请过早安,便去给父亲请了安。随后入了祠堂祭拜了祖先。保佑我今日可以高中,也愿自己不负父亲多年期盼】
【吃过早点,坐着马车便到了贡院门口。抬头一看,倒是好天气。入了贡院门内,却见前边考生提笔写着什么,一个小官行来,告知后,我点了点头】
【倒是知道今儿主考之人乃是纪家老头,他那曾孙女上次来墨嬛还烧了花房。让妹妹哭了好些天呢。皱了皱眉,走了过去】
【提笔,便写下了诗句】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罢。入了院内。拱手】
学生凉州苏昱敬 ,见过大人。 【三月十三,阳光正好,莘莘学子寒窗十年为的便是这一日能高中,为国家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白氏几代入仕,似是科举已成为一种习惯,故有今日科举并未有太多繁琐言语,直奔贡考院。】
【一路而来马车形色各异,各家公子皆胸有成竹,气势满满。感叹我大奡竟如此之多有为少年,且不论成绩好坏,只这气势,便也能让人信心满满。】
【到达贡考院内,却看人人有序排队入内,且不知都在做什么,进考场的队伍动的甚是缓慢。】
【待近了方看到前面几位考生正在提笔写诗,细问那门口的官差方知这是今日这位主考官大人所设下的要求,今年的科举可甚是有趣,有趣。】
【思索着今日科考该留下个什么诗句来,待至我写诗时已经想好,提笔写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看似简单的诗句却是耐人寻味,落款写下诗的题目和作者的名字后,方交给门口的官差。】
【入内,看到那位考官大人已经在上候着我等人,依着顺序上前拜了考官大人】
学生青州白盛循,见过大人。
【待考生全部入场,下面人将各位考生的诗递了上来,顺便翻开了下】
【便放在一旁,道】
前二个入场的考生,以“知难行易”为题行文,后几个入场的考生,则以“知易行难”为题行文
【顿,指了指放在一旁的刚刚他们写的诗句,道】
如若能结合到刚刚你所写的诗句,会有加分
【至于后面这诗句还是否有用,暂且不说】
【摆了摆手,那边放了卷子下去,点好香计时】
ps:此题截至时间为2月16日,如全部提前答完,则提前出下一题。 【选了个地方坐好,垂眸静待其他人进来,直到全部考生都进来之后,关上贡院的大门,听到主考官出的考题,眉头微皱,下意识望向二弟后,才静下心神。】
【宣纸铺开,提笔饱墨。】
知者,探索也;行者,实行也。
知难于行,知为探索规律,然古人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者认识规律,后者按照规律做事,按规律办事好比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故,知难行易。
【写完前篇,停了一会儿,在思考是否要写知行合一的时候,想了想还是算了这样两种都好的观点本就有墙头草的嫌疑,既然分了主次,便也分出主次。考
官后半句话又说可以结合自己交上去的诗句分析,凝神想了想,提笔写第三段。】
蝉于泥土十几载,夏出,蝉鸣一夏,垂须,饮露。
为官者应如蝉一般:垂緌,饮清露,蝉居住在挺拔的梧桐上,应与别不同,故声音能清脆嘹亮,而不用借秋风送达,垂緌如人之虚心低头请教之意,高居
梧桐饮清露如清官两袖清风,二者得兼之路为知难。前有蔺相如司马迁等公正廉洁之人,开辟为官者公正廉洁之路,与我辈学习请鉴是为行易。
综上所述,为官清廉如蝉之垂緌,饮露,高居梧桐为知难且有前辈引路后辈为行易,是以知难行易尔。
【一题终了,仔细看了遍,搁笔,等主考官出第二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