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四年三月十五·贡院】
本帖最后由 白垏 于 2016-8-1 20:56 编辑http://www.kim-jc.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6/06/140852hghqk7987zuj3j7s.gif
【宣景帝·承安四年三月十五文举考场】-此番科举由尚书令:白垏【主考】
考场规定1.每次回帖时间差不多三天到五天,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回帖,请提前告知主考官(点评方式或者QQ联系司徒少恭/纪青言)逾期回帖且未提前言明者,相应对你好感度会下降。如是不回帖,便就设定昏厥,送往太医处,以后三载不可参试。2.发帖后不可编辑、删除重发,所以发帖前请仔细检查是否有语病之类的。百度率不可超过20-25%。3.请不要出现生僻字,也不要过分华丽的辞藻,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表达清楚你这角色性格还有回答试题就成了!试题在两到三题左右,主要看考官心情及时间。4.其他一切如之前文举。考官对此科举有解释权。5.另外科举都是笔试,本官提问后,或者是把题目写在画卷上,大家不是起来回答,而是写在纸上!注意注意!
-时间规定-
1.按照管理以及本官作息安排如下:
入场时间8月2日-8月4日(入场请自报籍贯和名字,允许一个人迟到情况,请自行编辑迟到理由,但肯定会影响最终分数)
第一题目(笔试) 日
第二题目(笔试 日。
-科考名册-
-----承安四年科举----
百里枫 礼部正五品郎中
沈致宸 吏部从五品员外郎
白景辰 户部正六品主事
【三月十五天正晴。起了个早,因今日科考格外重视】
【入贡院,扫视了一圈,皆已备好】
【宣了各位学子入场】
PS 入场自报籍贯+名字即可。时间截止8.5号
【三年一度的科举终是到了,自己平日虽是表现的完全不在意,但是到了这一刻却还是掩饰不住的紧张】
【看着眼前的贡院大门伴着晨光缓缓开启,自己马上要在里面度过几个日夜,虽然家里无需自己非得中举,自己也只是抱着一试心理,但毕竟寒窗苦读几载还是想着看看自己到底能力如何】
【正了正衣冠,便安心排着队伍,等着一个个检查进入,面见考官,俯身行礼】
学生青州白景辰,拜见大人
【言罢,入座等待考试开始】
【时至,径入宫,眼底无波澜,拢指渐收,骨节泛白。】
就此一日。
【远眺天际一线灰暗,利亮眸光逐阴霾而沉,发问】
“倘使尽而与之,胜负几何?
【话是一顿,探手捻空中薄尘,轻描淡写,呵气空凝白气,片刻消散,湮于尘世。掸落虚灰,胸中早有经略定论,撩袍进殿】
学生,兖州百里枫,参见大人。 【早在一月前便在考场附近的客栈住下,为的就是今日科举不用起个大早赶路,可惜还是没睡醒就被书童给叫起。稀里糊涂的穿戴一番又吃了些早点由着书童开路前往考场。】
【不过这场面确实壮观,又是马车又是娇子全都停在贡院外头。贡院前有两个衙役站着,凡是进贡院的士子都得经他们搜身。然而这里头也是有门道的,只要偷偷塞些银两就不至于让你太难堪,而那些给不起钱的穷书生怕是要斯文扫被其羞辱一番了。可回过头想想又觉得他们比自己要强,起码一个个看上去都胸有成竹的样子。】
【哎,不禁又为自己捏一把汗,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太上老君急急如令令,一定要保佑小子高中啊。心里默念数遍直到入正堂见到考官。这才端正行礼,佯装一副好学孺子状】
学生青州岭南府沈致宸,见过大人。 【点了点头,扫视了一番几个学子】
【上前道】
一炷香的时辰;第一题请大家听好。
承安三年三月初 幽州渔民出海捕鱼于东国交界处被东国官船逮捕,一人死亡。其余三人被抓,东国特使上书至京, 言明渔民所处海域为东国的海域, 要求我朝赔偿损失并进贡水果给东国。
以此为题。各位学子写下各自的想法同意见; 【此次科举,居然是爹主考,不可谓不紧张,所以听了题目更是紧张,反复思索,方才缓缓下笔。】
对于此题,有两点:一为人,对于被捕人员,我国必须要回。二为疆土,被抓点乃是两国边界,不存在越线捕鱼,东国直接出动官船逮捕且造成我国人员伤亡,乃是无理。虽为两国和平不宜征战,但是若东国欺我大奡,也应摆出我泱泱大国风范。
若是真造成东国损失,我国可以适当作出赔偿,然东国也需对直接逮捕抓人造成死亡一事道歉,且对于受害者也应作出补偿。至于年年进贡,实乃可笑,此举必是不得同意。否则失我大国风范,岂有向一边疆小国进贡之理。
【停笔,又想了良久,继续写到】
若东国咄咄逼人,那么我大奡也该摆出姿态。战。那处海域乃是两国交界,而非东国海域,我大奡不与他斤斤计较乃是我大国风范,他们随意出动官船抓人已是不该,若还得寸进尺,那么犯我大奡者,虽远必诛。
【停笔,检查一番,便将卷子交了上去】
【看罢考题不禁眉头一皱,往日科举都是以四书为断句出题然后学子以孔孟之道及朱理注释来解题,而此次则是直接问策了。心下有些没底,其实所谓问策一般也都有固用的模式可以往里套,毕竟没人会按照一个考生的问策来处理朝政大事如此儿戏。】
【想了想,要是按照套路来写,东国固然可恶,可其使者毕竟也是人,所谓入华夏则为汉,出华夏则为夷,蛮夷之分,在乎于礼。只要我朝陈兵威慑于东国,再加紧教化于那东国使者,这教化即是诛心啊,其知礼后自然会明白是尔等东国之无礼于先而自惭形秽不再提赔偿纳贡之事。】
【越这么把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教条往此事套,就越鄙夷自己此等行径。心道小爷我要科举做官不假,可若是要自己如此违背良心还不如不当这个官。如此索性由着性子写下,管它符不符合圣人之道。】
窃以为陛下当也
《司马法》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东国窥视我大奡久已,其狼子野心贪得无厌。今日将我大奡与其国交界处视为其土,若我朝以大国之风范忍而不发,明日我大奡与东国交界处则退至海岸,后又以海岸视为其国土,当何?如此一步退则步步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故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遥想大奡先祖,暴霜露,斩荆棘,方的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若视之不甚惜,敢问黄泉下有何颜面叩见列祖列宗乎?
至于东国使臣要求我朝赔偿进贡,窃以为赔偿进贡等同于示弱以资敌,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吾常闻陛下仁厚爱民不忍将百姓置于战火之苦,此乃我等百姓之福。然窃又以为治国者当内圣而外王,夷狄虎视,我大奡自不可曲意承欢,卑躬屈膝。
呜呼!我大奡子民死于东国之手,悲哉!我大奡子民被困于东国牢狱。未曾想我大奡子民竟成了任其宰割的鱼肉,东国竟还有脸要求赔偿纳贡。耻辱,而此耻辱无个人与国家之分,此乃我大奡之奇耻大辱。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养兵千日若不在此时又待何时?
草民拙见若以退避东国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东国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举国同心何惧东国之使者。发缴文,命东国将扣押我大奡子民交还,赔偿我大奡之死者。并向我大奡正式道歉纳贡。否则我大奡万众一心为死者及被困者而伐之。 【聆题提毫舔墨,书楷而行下。】
社稷之要,国威为上。
学生以为,当固我朝态度,以史册为据,事实为纲,定国土边界,使此等边疆小国,不敢妄论而夺取,辱我国土。
次而遣使至此国警而告之,劝而救人,以示吾国之态。诸事需以护国民为要,使其绝妄作,辱我国民。
终而协商其朝贡之求,此需以国力为衡,加兵于此国,必内损国力,外损国名。然我朝为天之朝,不可轻而臣服,示弱。此等妄论国土随即囚吾国民之举,不可纵。此谓之不可辱我国威。
【暂止,扬颅缓疲,继而沾墨续之】
国威之要。
于民,乃生存之基,繁衍之本。民心无威,国维不张。
于君,乃在位之力,民心之源。为君者,国威之守护者也。
于国,乃定国之要,兴国之魂。内而兴社稷,外而慑边疆!
望吾国社稷边疆,兴盛永昌,国威永存。
【止笔交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