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逸 发表于 2016-2-2 09:17:26

【武德二十年九月十三日·贡院】

http://www.kim-jc.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06/06/140852hghqk7987zuj3j7s.gif
【雍宁帝·武德二十年九月十三日文举考场】
-此番科举由从四品吏部侍郎:佟逸【主考】【副考】
考场规定1.每次回帖时间差不多七天到九天,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回帖,请提前告知主考官(点评方式或者QQ联系佟逸/嫣岚)逾期回帖且未提前言明者,相应对你好感度会下降。如是不回帖,便就设定昏厥,送往太医处,以后三载不可参试。2.发帖后不可编辑、删除重发,所以发帖前请仔细检查是否有语病之类的。百度率不可超过20-25%。3.请不要出现生僻字,也不要过分华丽的辞藻,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表达清楚你这角色性格还有回答试题就成了!试题在两到三题左右,主要看考官心情及时间。4.其他一切如之前文举。考官对此科举有解释权。5.另外科举都是笔试,本官提问后,或者是把题目写在书卷上,大家不是起来回答,而是写在纸上!注意注意!
-时间规定-
1.按照管理以及本官作息安排如下:
入场时间2月1日-XX月XX日(入场请自报籍贯和名字,允许一个人迟到情况,请自行编辑迟到理由,但肯定会影响最终分数)
第一题目(笔试)XX月XX日截止到XX月XX日晚24点
第二题目(笔试)XX月XX日截止到XX月XX日晚24点。
-科考名册-

佟逸 发表于 2016-2-2 09:18:25

武德二十年文举放榜处



状元:纪景谭武德二十一年元月初十任职刑部正五品郎中 榜眼:阮洐之武德二十一年元月初十任职从五品卫尉寺少卿探花:进士:
落榜

佟逸 发表于 2016-2-2 13:28:39

【时辰未到,贡院内外便一片忙碌,均在为此次科举上下准备】

【此次科举为自己经历的第二次科举,头一次自己还是在下为考生,如今却是身份变换,让人好生感叹】

【科举意在广纳天下人才辅佐圣上,以安朝纲,故而此次科举颇为吏部重视】

【辰时未到,一众监试大臣已聚集于贡院内,纷纷议论起这次的考场安排】

【看时候差不多了,吩咐将贡院大门打开,迎众考生入场】

墨谨笙 发表于 2016-2-2 15:27:46

【科举之事已准备多时,早些已至贡院。】

【思及数年前,仍是芸芸考生中一人。而今倒成了副考,佟大人方行冠礼已压我一头,倒真是个本事的。】

【大门已开遂迎考生】

阮洐之 发表于 2016-2-3 08:38:41

【十年寒窗夜读,终还是到了这一日,或许是期待已久,日子近了也不曾有惶惑不安,心里反而是愈加的平和坦然】

【晨起束发正冠,洗漱一净,院中隐约已有人声,捧铜盆的丫头一个不稳滑了脚,手里的铜盆顺势落了地,炸响了整个院子,窝在院角的婆子顿时跳了起来,追着丫头喊打,碍着他这头门扉未启只得压抑了口中声音,手底下却是实打实的下了狠手】

【屋内他正在着衫,忽闻院中动静,略顿了顿回身望去一眼,隔着门棱透纱模糊能看见两个晃动的人影,进而听到小丫头吃不住打破口叫出一声,便随意系了襟结,开门断了这一场闹剧】

【随之他才发现虽然辰光尚早,但家中诸人均已起身,祠堂中也备好了焚香进祷的物什,待丫头重新捧来一铜盆清水就可以净手上香】

【手中捏着三柱清香,抬眸望向供台上的牌位,此刻心中才真正体味到一丝紧张忐忑,肩头莫名沉了几分,父亲临终前的一番嘱咐又重回耳畔,光耀门楣四个字铭刻入心,简单用过早膳后就与家中诸人作别,仅留了迟青一人牵马跟着】

【科考并非一日可结,这几天的吃住都在贡院,一应物品虽已精简却仍然不少,去时有马驮着,入了贡院却只能由他自己提行了,立在门前将笔墨细软都铺展开任由监查官员检视以确定无有舞弊之物】

【等待时见迟青仍在,便眸光一摇令他回府,再回头监查官已允行,自收拾起东西,迈步入了贡院内场,不多时见到一众监试大臣,躬身拘礼而拜】

学生凉州都匀府 阮洐之,见过诸位大人。

纪景谭 发表于 2016-2-3 12:16:54

【前重宿纪府,与父兄秉烛夜谈,以备闱试。】

【晨鸡晓,平旦已至,沐浴焚香,取门启户,肃然而拜。遂别父兄去府。客衣布袍,举止自若,眉目俊朗,色穆神威。】

【足临殿,未尝以世而除,如众常生,经验方入。殿上二人于纪府有几面之缘,从容循礼揖拜】

学生冀州纪景谭,见过大人。

墨谨笙 发表于 2016-2-5 20:18:58

【时辰已至,方道】

第一题,孟子与荀子,皆出儒派。对于君臣间的关系,二人侧重不同。各学子可任择一,详述理解。

【添话】

一炷香时限。



ps:截止到2016.2.15日晚间24点,记得时间

阮洐之 发表于 2016-2-12 23:53:10

【题目已下,心中默盘少许,一言定则百虑通,遂启笔着墨】

君臣关系为五伦之首,无可规避,孟荀二人同为孔门儒家,孔子于君臣之道自周礼入,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为君者需以礼相待,而臣子也需竭忠至诚,两方关系可说是相辅相成、同根共生,需双方各守本分方可一派祥谐。

【初初着墨仓促,工整书下几行后墨色转淡,抬笔饱浸墨汁后方才从容继续】

孟子之说立世于先秦,更加侧重于君主。

在《孟子•离娄篇下》中有述,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以看出孟子其人认为君臣关系中仅由君主一方始动,臣子仅是因其动而动的一味应顺,如若君臣不礼、朝纲不稳,则罪君而不罪臣,认为正君方可定国,学生以为此是孟子偏颇之处。

【书至此,眉间微凝,笔中所述皆出自于心,一时感慨,继而再添墨】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荀子是战国末期人,所处之时乃天下一统的前夕,所思所虑皆是以一国为本,学生以为其言说也更适宜于今朝纳用。

在《荀子•臣道》中有述,“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可见荀子以为臣子面对君上时应以谏、争、辅、拂等多种方式上达天听,此类臣子方为社稷之臣,学生亦深为感同,绝非君有过则弃、有损即离。

是故,身为人臣不可非贤君不仕,亦非以君为纲,须知为人臣者可杀而不可奸,宁为谏死,虽百死尤未悔。

学生以为此方为臣道,方为君臣之礼。

【至此,方搁笔抬眸】

纪景谭 发表于 2016-2-14 16:01:40

【礼毕随吏入座,撩袍落座,忆昨夕父亲面命不可徒增是非,只得端正姿态,就杌就坐】

【须臾,聆题已至,研磨执毫,作答题貌】

【怨早年多与友人外出嬉戏,未尝博览,实观题久之,未动。科场之时,犹见惯性使然,睇时将尽,又私心偏爱荀子之礼法思想,便任着性子,少理思绪,即举笔舐墨,取纸起稿,书以精楷】

君臣,为古人治中最要之伦也,荀子固有独见。荀子谓君,有圣上之责,且谓臣欲从君之意,而不唯唯愚忠,臣需通晓为臣之术。论伦理至尊,君尊臣卑,论临朝行政,弱君强臣,君臣间持衡,各司其职,则天下治。

【念此,思绪愈发清明,援笔续下,以“弱君强臣,君逸臣劳”论道】

荀子君臣关系之要义,可以八字概之:“弱君强臣,君逸臣劳。”

然依学生愚见,荀子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之道,其教心,是适时地主阶级之利、之求,应时政、心地之争势而为之。于其思想之内,君主之位必然至尊,臣依然处阶下之位,可谓:“君尊臣卑。”故此八字,不可仅依字面之薄意,当深论之。其“弱君强相”非指实权及地位也,而指临事国中,君主其责不宜过参,不可独断,不可专制,如商纣一类,虽生平有所作为,重农桑,故世生产力得胜也,强盛之余,乃兴拓土开疆之事,发兵攻东夷诸部,以商地势广至淮,地则广至沿海,成一时之盛。夫处世权之端,其位,至尊之。尊极之君,若专言之,将沦为昏主暴君。

故贤君需将与官足权,将君权限于界内,分君臣之职,各司其职,不可逾越,弱其于实行中之权,君臣和睦,使之可治国家之事,可言君主过,可辅君主政,但需谨遵为臣之本分,遵礼义,守法规,而君垂拱则天下治。

由此可见异于孟子过重臣子之功而轻君王之位,空尊仁义之说。

其《君道》有云:”卿相辅佐,人主之基仗也。”今大奡祥和安乐之邦,以贤君为尊,广纳谏言,百官莫不恪尽职守,尽心辅佐,为官皆顺、敬、忠,可谓之盛世。

【书此搁笔,详视无误,便以手呈扇,风干墨迹,以待收卷】

佟逸 发表于 2016-2-15 10:22:58

【一题答毕,卷子由左右收好封存】

【然后发下下一题卷子,待众考生都得了卷子,方道】

《礼记》一书开宗明义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庄。”

【顿】

【对阮姓考生没什么了解,倒是纪家四公子,可是当朝驸马,虽说如今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不在了,但小舅舅如今位居从二品,纪家根基仍在,况且绮罗妹妹年少聪慧,若是这四公子才学了得,日后必有所成】

【不在多想,继续说道】

各位考生就以事实来说说这礼记中的这话,是为何缘故

无礼为何就不可了?



ps:截至到2016年2月21日晚间24点,句子很长可以选一个或几个方面说,不用全说,注意一点“【】”心里动作描写不用太多,和成绩无关,主要看答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武德二十年九月十三日·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