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弘奕 发表于 2016-1-4 10:13:01

【没想到第二题会是这样的】

【我盯着那一句话看了会儿,心中始终没有什么想法。但一点点过去,还是提笔写着】

所谓道,你去修它就是道,你不是修就没有道。离得开,再做功夫回来、不做功夫又掉了,此非道。就同佛家说的一样,一悟千悟、一得永得,不掉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同样的道理。

即如同很多人,起初都是抱着一颗抱负的心。但久而久之,周围的环境,人都处处变化,从而最初的心也变了。

所以君子处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环境中,也要怀着谨慎、畏惧的心态。这才是本话的含义,亦是从官者之道。

【虽简短几句话,却感觉亦是差不多了】

【收笔】

佟逸 发表于 2016-1-5 20:29:16

【上一题的卷子刚刚收了上去,这边发下新的卷子,考官也说了这二题的内容】

【这也是最后一题了,答毕,这次科举自己也就算是圆满完成了,至于结果如何,那些可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

【整了整思绪,想好自己要作答的,然后提笔蘸墨】

【写道】

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此话出自《礼记·中庸》

说的是君子之道,亦可以做为官之道、做人之道理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慎独,人往往一个人时,难免言行思想会有松懈,产生邪念,而因为一个人,无人知道,更是没了规范

长此以往发展,势必不好,这样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谈不上是个君子,有德行

故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写到这里,停笔】

苏末熙 发表于 2016-1-6 13:15:37

武德十六年十一月初一

佟逸 任吏部正五品郎中
苏弘沣 任卫尉寺正六品卫尉寺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武德十六年九月十三日·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