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方士周慈郎成长记】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17 编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
[*]完璧周慈郎,有癖、有疵的另一面。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23 编辑
「一」
我这人,其实自我感觉还算不错。
在家乡乌垒郡,我也算首屈一指的青年男子了。而乌垒靠近西域,我们那里的男子具备天然的身高优势,相貌也是偏向西域的高鼻深目。
可我的形象如同京城里画师笔下的工笔画一样标致,标致的毫无特色,令人过目即忘。
若说我与工笔画中的仕子有何差别,大抵就是我左眼下生的那一颗小小的痣了。
除非画师作画时不小心甩了墨点上去,否则他们不会给笔下人物加这样一点的。
虽标致的毫无特色,但这也算是我先天所得的些许好处吧。
而在后天,我除了养养瘦马抽抽烟、听听小曲编排人之外,也并无其他过分的恶习了。所以我该算得上是内外兼修的一个人。
我的自我感觉如此之良好,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并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
因为师傅太上隐者他老人家叮嘱过我,一个方士,断不可招摇过市。
自古以来道士的天职就是在有灾祸时才飘然出现,且要话少。
所以自我做方士后,就默默自我欣赏着,慨叹着,幽而不怨、哀而不伤。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4 20:27 编辑
「二」
我十三岁入行,至今整满七年。
道士考核期是五年,五年中秉性慧根通过师傅考验后,才可接触山医命相卜的密门。
也就是说我学习方术才两年,然而我已出师。
在乌垒郡助人为乐,我们正是和睦融融的好乡亲。
我周氏茶业鼎盛时期,我另辟蹊径未承家业,仅凭做方士做出了字号,也算是一绝。
然而就在此时,居然遭遇灭门。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25 编辑
「三」
修道之人,对生死看的淡,可我还是着实为家人伤感了一阵。
而后便发现我往日花在冶园金石、藏书养马上的银两实在太多,紧张之余想发展些除方士外的副业。
毕竟维持生活水准需要钱。
于是在使用了种种手段后,我在城中化名为慈郎生存,并于商业旺街花大钱开了家茶庄。
还从东洋聘来了园艺师,给庭院造了枯山水。
一日骤雨,我坐在屋檐下观赏庭院一隅。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28 编辑
「四」
镖局匆匆来人,告诉我这场梅雨在南方起山洪,我在高价种的那些茶全部沤烂了。
我这算赔了一场大钱,然而贼心不死,我并未因此收起了从商的心思。
三个月前我又开了家极风雅的书斋,绕边的防水渠还未挖好,试营业了没有两天。
半夜被雷劈了藏书阁,一场大火烧得我血本无归。
我的资产都是靠仙逝的亲人遗赠,所以心中难过极了。
在书斋大火被扑灭的那个凌晨,正打坐的我热泪盈眶,决定再也不做这些风雅的生意了。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29 编辑
「五」
我自认需保持格调,于是抱着残琴缺砚,避入深山。
除了些仅剩的家当,还带上一只黑色的东方短毛猫。
此猫是我的宝贝,名为薛定谔。
然而在山中沉寂了一段时间, 我着实觉得家仇不得不报,钱也不得不赚。
于是一个计划在胸中形成,而第一步便是投靠京城我姨母的夫家,四大家族之一的贺家。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31 编辑
「六」
京城果然热闹。
然京城居大不易,很快我便发现在此地置办房产至少需100两纹银起步。
加上我叠山、养鹤的费用,还有薛定谔的饭食和我最爱的炉甘石。
我兜里的钱远远不够了。
炉甘石我是一定要的,还有雄黄。想到落雨时炉甘石冒出的袅袅烟丝,我就必须要去赚钱。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35 编辑
「七」
初来乍到,便风闻我那表兄贺承是出名的浪荡子。
那府上,想必只有门前两只石狮子是清白的。
看来与表兄合作赚钱是无望了,我不如先去书院考取个结业证,拿到殿试资格再说。
在此期间,还需在京城游走一番,结识些朋友。
至于房产,先去钱庄贷笔款。
初步估算了日利率,应该在还钱能力范畴内。
先安居,再乐业。就这样打算。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37 编辑
「八」
贷款要通过审核,然而行长似乎非常忙还没空审核。
昨儿结识了小黎驸马,据他讲贺家的子弟似乎不能入朝为官。
算得上两个噩耗了。
只得又去书院查了典籍,果真如此。
看来须未雨绸缪,思索其他路子。
本帖最后由 周慈郎 于 2017-6-13 00:40 编辑
「九」
今儿又见小黎驸马,说江贺两家的子弟的确都不可入朝为官。
他提议不如我去做幕僚,但也委婉表示这个操心的行当。
操心?不适合我。
好在今日遇到位好心的姑娘,不收银两便给我做了件新衣裳。
姑娘叫西米,我默默记下了。
西米姑娘仗义,说之后若还有衣裳要做可以找她。
无功不受禄,怎能安心穿着新衣裳不付钱呢。
我贼心不死跑去钱庄给姑娘汇钱,花了十两银子在两家钱庄都开了户,谁料两家都告知我这位姑娘并无户头。
只能日后再找机会还这个人情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