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外】嘉午台
嘉午台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它的中心最高点——岱顶,其形奇伟壮观:由东山底看,它像一只猛虎,正欲扑向秦岭;由西面看,它像一条巨龙,似在白云中腾空而起;由北面看,巍然屹立,高扦云霄,形势险恶,峰峻景胜,大有华山气势。 2、三月初八,西陵岳说道朝廷已经下旨赈灾为何无粮可发,派晏玉书前去查证。【西陵岳 晏玉书】————————————————————————————————
——元光八年 三月初八——
【本以为今日同玉书逛街给家里人买些礼物,便可收拾行装准备回京了,谁知回来时在驿站外发现难民,再听其所言,不禁悲从心来】
【此番是朝廷下旨开仓放粮,念着百姓生存有望,本是件高兴事儿,谁知依然饿殍频现】
【送走了那难民,心情沉重的回到驿站】 【三月旱灾,上头命了中书省拟旨开仓赈灾,因是从未离开过京城,先生有意带自己见见世面。】
【将旨意传达之后,本是打算即刻回京,便随了先生一道去城中买手礼,谁知途中却遇到了一批难民。】
【回转驿站之际,先生便一路眉头紧锁。至驿站,踌躇了片刻,还是问了出口。】
先生可是在想刚才难民所述之事?为何已经开仓放粮,还是有这么多百姓食不果腹?
【玉书跟随我多年,很多时候都能够明白我所想,不用多费口舌】
是啊,着实不该
【一面忧思重重,一面回了房间里,关了房门才再次开口】
我在想,是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这开仓赈粮的命令才达,该是灾民受惠之际,若说这消息闭塞,也不该发生在城里。
【灾民若是得了米粮,当会奔走相告,断不会出现如此境况。】
学生着实想不出其他可以推脱的理由。
【可那日见了豫州太守,分明道是米粮已到位,且与先生亦带来了一批朝廷资助,不该断的如此之快。】
当然,学生以为也不该偏听偏信。 地方官总觉得天高皇帝远,每每贪一两笔也是常事,官场黑暗或许你还不清楚,但凡不累及百姓,都可视而不见,可粮仓已开,再路遇饿殍,便恕不得了
【心中已经倾向于,那豫州太守贪污赈灾粮,当然也不可武断,或者是心中还抱有一丝希望】
你想办法到豫州米仓去打探一下,看朝廷的赈灾粮是否入库 本帖最后由 晏玉书 于 2018-7-3 22:38 编辑
若真是如此,想那豫州太守是并未把先生放在眼中,以为我们中书省内便只有动笔杆子的闲人,只懂得传话么。
【竟是连个样子也不做,上头的人还未离开境内,就迫不及待伸出爪牙了,该说其利欲熏心还是分明以为可以瞒天过海。】
【聆人后话,道。】
学生以为还是该先去各赈灾点探探虚实,毕竟单凭那老者一面之词就定了朝廷命官罪责,到底不妥。
【况且便是真有贪官,也该查实之后上报朝廷,再做定夺。】
都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你日后也断不能随波逐流。虽然坚持本心会累一些,但,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所食的朝廷俸禄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无力改变社会,只能修正自己】
这是自然,你一起跑一趟吧,不管事实如何,出了问题,总是要查上一查的 学生一定谨记先生教诲。
【虽说是多虑,但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自己一贯知晓这朝堂有黑白之分,相互制衡,只盼日后莫要受了坏的影响。】
是,学生这就去办。先生可还有其他吩咐?
【总是要出去一趟,倒不如一道办了,省却来回奔波】
一时还未有其他想法,你且先去,若有什么主意,尽管大胆去做,你的能力,为师信得过
【二人名为师生,玉书的才能早已显现,缺的只是经验】
【又叮嘱了两句,不在多言,送他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