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殿】东面:佛堂
场景名称《佛堂》场景介绍
佛堂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落。前殿斋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抱厦三间,明间、两次间开隔扇门,两梢间为槛窗。殿内正中上悬建文帝御笔“敬天”匾。室内浑金龙纹天花,正中为八角形浑金蟠龙藻井。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一般嫔妃可以在此祈福
=元光三年 五月三十,裴太妃殁后=
【裴明歌还有差不多两个月就要生产了,却不想小姑姑这个时候却去了,裴明歌伤心不能自已。葬仪过后,裴明歌却依旧在佛堂守着,替了表弟表妹们尽孝。】
“太后娘娘驾到。”
【裴明歌才服下这帖安胎药,外头便传来了高唱,裴明歌放下药,整理了仪容便去迎驾。】
臣妾恭迎太后娘娘。 {前些时日淑太妃去了,长乐宫内一时沉静}
{昨日夜里失眠,回想先帝还在时,在裴氏宫里种下的一院梨花,犹如还在昨日一般.....日子过的真是极快。一夜思中,不知觉入了觉,待醒时,天儿还微亮}
{早膳过后,又听轻纱道荣昭仪这些天还在佛堂内跪着。便摆驾过去}
{见其隆起腹部,由人搀扶请安,示意起身,道}
早膳可用过了?
正好膳房端了一些清淡的吃食,来人,给昭仪送来
谢太后娘娘。
【裴明歌谢恩起身,靠着兰瓷的力道才能妥善站稳。小姑姑的离世,着实是一个打击。而看着眼前的太后,裴明歌心态也有些许改变。小姑姑病前,也如太后一般好面色的,只是没想到一场病,竟就要了她的性命。】
【本就因着不愿生子,裴明歌这胎怀相不如常人,身子偏瘦弱。如今又因着小姑姑的去世,愈发没有胃口,吃喝都是被菁菁与兰瓷逼着的,才堪堪支撑住。】
臣妾方用了药,眼下没有什么胃口。
【太后所赐,本不该辞,可是裴明歌真的没有胃口去吃东西,与其到时候难看,倒不如早早地说明。】 {听着荣昭仪的话,抿唇道}
人总有生老病死
你也尽了孝,理当以身子为重,还有几月便要生产了,即便没胃口,也得为了腹中孩子着想
{扫了她一眼腹部,又令人搬了小矮凳 让人扶着她坐下,道}
你整日待此处,于你身子可没好处
午后便回宫去吧,安心静养 【太后之言所说的道理,裴明歌自然明白,只是一时看不透。安坐小矮凳,聆太后后言,却是红了眼眶,落泪不止。】
臣妾知娘娘是为了臣妾与皇嗣好,只是臣妾心头不舍,只想为裴太妃守足这头七。太后娘娘仁爱,便全了臣妾这一点心思吧。
【本就是一身素服,一切从简,裴明歌落着泪同太后求恩典,一改往日的从容,反倒有几分小女儿家求着长辈的意思。】 {娥眉微微一蹙,面色稍是沉了下,见其面色不好,还如此伤心,孝心在这儿。又怎拒}
傍晚时分,带昭仪回宫。
按理说你有孕在身,是不该如此的,玲珑阿,去取那块和田玉勾云灵芝纹护身玉佩给昭仪佩戴着。 【今日是小姑姑的头七,过了今日也算守足了。太后所言,已经是宽容,裴明歌便没有再多言。复闻太后赏赐,不由得一愣。没成想,太后竟会重视自己这胎,裴明歌还以为,太后怕是瞧不得裴明歌生子的。】
臣妾谢太后娘娘怜惜。
【看向太后,虽保养得当,可到底还是掩不住岁月的痕迹。思及小姑姑,裴明歌难免有些软了心肠。太后,也不过是个老人家了。】
太后娘娘,您要安康长寿,看着陛下的孩子、您的孙子孙女长大,再看着他们给您添曾孙。
【裴明歌头一回期盼着太后能安好,免了恒之也受这丧亲之苦。】 {听裴氏所言,摇头轻叹,轻拍了拍她的手,道}
哀家也老了。宫里也不用哀家操心
本是想着同几位太妃过过舒心日子,哪知事事无法料
你也不必太难过了。
{说着,收回了手,又言着}
淑太妃一生安好和乐,孩子膝下。
眼下也算是圆满了 【太后的话,让裴明歌愈发悲伤,也愈发觉得该对太后尽些孝心。她,也是不容易的。】
臣妾听太后娘娘的。
【太后说的没错,小姑姑的一身算得是安乐的,如今只要定王表弟早日成家开枝散叶,想来便也能全了小姑姑最后的牵挂了。】
太后娘娘来日定会儿孙绕膝,和乐圆满。只盼娘娘顾惜着身子,让陛下也能安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