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婉怡 发表于 2015-7-12 15:16:48

【家人子答完昭仪娘娘的话儿,诸人尚未回过神儿来,听得外头一声宫人高声唱喏,道是太皇太后来了。原本好容易放开了胆子的心情此刻突然复杂了起来,只因曾听父母亲说起过姑奶奶在宫里头服侍太皇太后,却没想到头一回见面竟是在这种场合下】

【与其他家人子一同自觉避让一旁,不远处佩环叮咚,香鬓习习,衣炔相碰发出轻柔温和的声音愈来愈近,太皇太后尊贵雍容气息令人不敢抬起头来仔细打量,立马便随其他人伏身行了大礼】

【太皇太后甫一坐下便提了宓氏,下意识的朝她看去,只瞧见她光滑白皙的侧脸,却看不见她脸上此时是何表情。下一刻太皇太后问起学宫规礼仪的收获,忙收了心思仔细思量】

【等前一位答完,端庄出列,朝上首福了一福,声清且脆】

回太皇太后,近日所学,臣女收获颇丰,感悟颇深,还请太皇太后与太后娘娘、昭仪娘娘不嫌臣女愚笨,听臣女一一道来!

【大着胆子稍微抬头,朝上首投去明媚笑容,双眼快速利落划过姑奶奶慈和面庞,开口道】

所谓宫规,便是约束众人的言行举止,使得众人不能肆意妄为,不受拘束;而礼仪,则是让宫人宫嫔接人待物更为周全。司教礼仪姑姑曾说过,宫里头的规矩大,里头的学问也大,臣女入宫两日,跟随姑姑所学不过九牛一毛,却教臣女受用终身。

【话音稍停,不疾不徐道】

宫里头自有宫里头的规矩,遇上位者、尊位者、年长者均需行礼问安乃是首要,不得顶撞、冒犯、出言不逊,对上恭敬,对下谦和。时刻谨记以和为贵,不得寻滋生事,为六宫添堵,不得无事生非,让陛下烦忧。
为天子宫嫔者,不必惊才绝艳,不必口角机辩,不必倾国倾城,亦不必技压群雄,能虔心服侍陛下,不使陛下为后宫诸事烦恼,内不干政,外不结臣,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嗣为当头。若贤德胜于班婕妤,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是最好,若二者皆无,安分守时亦是佼佼者。

【后退一步,复行礼,口中清朗】

臣女口呐拙舌,若有言语过失,万望太皇太后、太后娘娘、昭仪娘娘宽宥!

【话音落,归了原地儿,垂侍静候】

李映月✘ 发表于 2015-7-14 14:12:46

{尖细的嗓音响起,连带着大殿上的太后和昭仪俱起身而拜,唱和声一时竟震耳欲聋,若说母仪天下,世间最尊贵者莫属皇后,可观而今后闱,那话倒也不对了,上有太后,且有太皇太后,一个不慎,大权旁落,亦是可能的。何况世人皆言,婆媳从来难相处,倒不知天家是何样?}

{人甫一落座,即言宓氏,话中意思多为贬义,可不直指宓太医贿赂宫廷?是否当真如是,我且不晓,宓氏言行得体,行为谨慎,若其父如此,倒是无疑给女儿设了屏障。}

{闻听众人上前规矩答,且有几分无奈,所悟,有甚可悟的,哪个儿不念家?哪个儿不想着一朝变凤凰?还有心思想甚劳什子的感悟?众人一一答了,我如何能不言语,只得按着规矩,前行一步,福身道}
民女愚钝,大抵一心只想着如何将规矩礼仪牢记,未曾留心多想旁的,所悟,这一会儿功夫,民女倒不晓如何答,民女且说说入宫月余所瞧见的,望娘娘莫怪。宫人皆是小心翼翼,规矩拿捏的甚好,教习嬷嬷严厉余倒也颇留心我们生活起居,一众家人子来自五湖四海,习惯各异,然于一处,倒也和乐...只是民女从不曾离家,月余来很是念家,偷偷哭过几次......

宓晚✘ 发表于 2015-7-14 17:48:19

【这厢答完了昭仪娘娘的题,却回了原位,便听闻之外宫人高呼“太皇太后娘娘驾到”。尚未了缓过神来,当下施施然同了众姝一道,朝了外头端正行礼,俯身未敢得窥凤颜。】

"这还没到呢,就听说一大早的,那上林苑倒是忙碌的很,说是住了个什么宓秀女,身边有不少服侍的丫鬟,倒是内务府对其他秀女照顾不周呢,还是宓太医悉心安排了,就不知道了"

【静候下文,聆得入耳的浑厚女音,却冷不防的听到了点了自己的名讳,当下即成了焦点。四下的目光一一瞧来,揣测和探究,怜悯和讽刺,不尽其然。她此番倒是清楚明白了儿女在外,行为举止有了错处,倒都是了父母之过,当下心底生了几分不悦之情,倒也未表现出来,依了之前依旧排了个末,稳了心思未做什么表态。】

【心有疑虑,此二日之内,她素来是按照嬷嬷的吩咐,教习具是周全的。同众家人子也未惹了争锋,平日里自是和善相处。丫鬟之数,她心里存了疑惑,是同了其余家人子不同,偏生的内务府说是没排了错,便只当了丫鬟巴结贪财,平日里也让青萝别让了她们靠近钱财一类,让了她妥善收管。这到是冤得很了,太皇太后此番瞧了不顺,自己便成了眼中刺,选秀之后,恐是要发还本家了。罢,许是命格如此,只道佛祖在上,有意普渡信女成仁,远离纷争。暗里默念了句“南无阿弥陀佛”,待到李家人子答完,这才恭敬上施礼。】

臣女秀女宓氏晚,见过太皇太后娘娘,娘娘福泰安康,万寿无疆。

【依着行了个礼数,心里头到底觉得父亲素来行事稳妥,断定此事绝非父亲的手笔,故才敢大胆道来,语里捻了轻重,顿了顿,才说。】

太皇太后娘娘圣明,故臣女斗胆僭越,言禀一二,还望太皇太后娘娘恩准,既往不咎臣女失仪之礼。
家父时常叮嘱臣女,凡事有度,依礼行事,臣女谨记,万事不曾想着逾越,臣女是同众家人子一道入宫的,也是一道学的规矩,自入宫来管事姑姑和内务府宫人均是照顾得妥帖,事无巨细。万没有让臣女觉得有甚不妥当之处。家父虽然素来疼爱臣女,但家国君臣,又岂敢没有分寸,僭越行事,以至于多此一举,来多生事端?臣女有错,不该糊涂以为这不过是内务府多有体恤,若是真正明透,臣女亦是万不敢指使的。

【此后的问题,明里说的是规矩,但瞧着同了礼教嬷嬷所学之物,无非宫规礼节,太皇太后此题,便是针对了此事。心里头念着怕是自己要发还本家了,前头想着佛祖慈悲,后来却又想起了宓家,父亲道是不在意这些的。道是先下却是存了运气得选,日后怕是还得受了责难。若存了心思纠错,依着她平素里瞧着话本子里的故事,不稍多久她便是一尊枯骨,到底进退维谷。】

臣女愚笨,这二日同礼教嬷嬷修习礼仪宫规,所悟臣女不敢妄言,人倒是清明了不少。
这宫规,即是了宫里头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地儿便有一个地儿的规矩,即便是街头巷尾的茶肆和酒肆,这般上不得台面的地儿里,也是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规矩,众人皆是不能违背的,违了规矩,这地儿便乱了。如此,宫闱里头也是一般,一人乱了规矩,宫里头便乱了。故而,新秀入宫,定是要将了宫规熟识,有了规矩,这才能成方圆。
恰如了李秀女所言,臣女深有体会。在场的姝丽具是来自五湖四海,八靖之内。都说了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习性,许是一番好意,在他人眼中可能就不敢苟同了,一点事儿便可闹了矛盾。
诸位都是大家养出来的闺秀,再不济也是小家里头的碧玉,能入选在这堂上的,都是各地选上来的,品性德行断然是一等一的,矛盾倒也不少,这个规矩七七八八的,许是你觉得可以,她觉得不行,这便是地方上的歧义。现下众姝都是要入宫侍奉君上的,这带着各地的规矩上来可是不行,故而嬷嬷一再强调宫规的重要,也是为了阖宫和睦,姊妹团结,切莫因了一点小事分了心。

礼仪,他日即是成了天下妇,当率天朝女子德行,以身作则。孔圣曰:“克己复礼”这礼法自古首为之要,表示了对尊者敬慕,若是失了礼节,便是不敬。礼仪之邦,国泰民安,礼之一字,臣女小见,此大学不敢再多谈,以免贻笑大方。
此便为臣女所愚见,博三位娘娘一笑。

具惠善✘ 发表于 2015-7-14 20:15:05

[这五位家人子,倒是皆不错。瞧了一眼母后,那宓氏答完也未见母后开口。便让水岱言]

"各位小主可退殿。待明日听封。"

[这一场殿选可算是完了....]

[扶了母后回了长乐宫]

------------以下为册封:-----------------

【正五品美人】 佟婉怡 凌月安
【从五品才人】 李映月 权若昕
【正六品贞媛】 宓晚覃云芸
【从六品芳华】 叶袭玉
【正七品宝林】 万溪芮
【从七品采女】 麻善儿
萧南音,虞子衿落牌子。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武德六年十一月十二·上林苑云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