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鸠宫】西面:丛台
场景名称《丛台》场景介绍
位于合欢殿绦纱园内,“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这儿有着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故而得名。丛台宽阔,建文帝年间,曾在此处设宴。 本帖最后由 秦夕颜 于 2014-3-25 11:44 编辑
——————————开————————————
【建鸿三年秋季九月十八】
【早起后,给中宫请安之后,就回了屋子,命人取了面藤椅,去丛台,铺了厚厚绒毯】
【换了一件家常鸦青色软罗束腰宫装,绣着雅致竹叶花纹的雪白滚边】
【梳着坠马髻用羊脂玉发簪以作固定,不出去,也就没在做什么装饰了】
【呷一口热茶,打算在这儿读读医书,思索着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软矫刚出长乐,离了惯走宫道反往西边行去,进雎鸠,停在垂花门侧。我下轿往里走,正自抄手游廊经过,冷不丁瞧见阿娆身影。倒巧,正要寻她]
[因她屋中宫人好几人是从阑月苑调出,这边动静如何,我那里倒是一清二楚。]
[廊下铁马玎珰,清风阵阵,我远远见她坐藤椅读书,神态悠闲,似丝毫不以前几日端婕妤来访而忧心,眼中神色微微黯了黯,随即仰头阔步行去] 【如今想到是皇太后,她是宁儿的姑姑,自然是护着宁儿的】
【而琳琅是皇子的生母,太后也会护着琳琅,而且太后身份尊贵】
【而且两位太后长居深宫,又垂帘听政多年,心机之重自然不是我所能想象的】
【素心来报,说是琳琅过来了,一阵惊喜,连忙跳了起来】
【回头就瞧见琳琅的轿子和一大帮宫人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理理鬓角的簪花,看她缓缓下轿子,奔过去,叫道】
琳琅,你可来了。
【本想抱住她,顿,止住步子,想起她身边的宫人有太后的人,又没敢动手】
【请安道】
妾身秦氏给美人小主请安,小主万福。 [一番教训,也使她知道几分规矩,我心中稍感欣慰,即出手扶起]
[目光扫过藤椅滕桌子,漫步上前合上书页顺便也瞧了书名,轻笑又道]
本嫔来得不巧,打搅秦小主看书了。
坐吧。
[一壁打了眼色让清影散退宫人,方便二人说话。] 【她是在这宫里和我交心之人,有事也很少瞒着我,平日里对我多有照顾】
【有些事情,她不愿说,自有她的苦衷,我自然就不多问了】
【其实那时候被她这么一喝,吓了一跳,很是惊恐】
【珊珊来过之后,我就明白了很多,朝她笑道】
小主客气了,几日不见,小主容光焕发,皮肤也更加好了。
【如今最难对付的是元妃,她自诩出身高贵,往日得宠时便是骄横跋扈】
【冬日里的合欢殿虽说没有春光里那般姹紫嫣红、花香草绿,但常青的松柏大树依旧郁郁葱葱】
这几日天气愈加冷了,小主可要当心着身子。 秋来天冷是常事,四季轮回,唯松柏长青不谢,难怪你挑在此处读书。
[理袖微笑,浅睨她一眼,见神色与往日并无差别,稍有安心。]
你擅医是好事,不恰当时也能变为坏事。
步小主为何因药膳得太后娘娘青眼,而你精通医理,反倒被元妃娘娘嘲弄。你可知为何? 【见她眼中透着温和关心,心下一暖,但是她口中的称呼变了,想必是身边没了人】
【素心烹了一壶茶,斟好端了上来,放在琳琅面前,她抬起长长的睫毛,转头看向我,换上笑容】
【微呷一口茶,细细品了,然后听到她的话,似回过神来,问道】
步小主擅医?为何元妃会刁难我呀? [于她总不落忍,资质虽差,胜在老实本分。]
论医理她未见如你,可她察言观色揣摩心意的本事却是你望尘莫及的。
咱们身为天家妃嫔,以侍奉天家为首要,另还要孝敬两宫太后、中宫皇后,乃至宫中主位。
更要清楚自身身份,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常言道祸从口出,便是此理。 【琳琅却是宫中奇人,待别人性子冷薄,却又和我说这些贴心话】
【为了皇子,看上去像是不问世事,却似乎对我的事情了如指掌】
【这几句话,说的我动容,说出这样的话,必定是肺腑之言】
【颌首,道】
明白了。其实我真的还不如步小主。
【拈起一块荷花藕糖放入嘴中,道】
哎,这也许就后宫的生存之道。
用心是好,但不能拿着着对宫外人那一套来对如今宫内的人、
【一切不敢再轻举妄动,须仔细斟酌,无非是审时度势,别自作聪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