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萧✘
发表于 2015-7-8 22:24:25
【颔首,话虽如此,但既然选择走上这条路,但总该要走的有始有终,无怨无悔 】
爹娘已逝,这偌大的百里家让我们共同守护。让爹安心
【几代人的心血我绝不允许断送在我的手里!】
百里慕
发表于 2015-7-8 22:28:28
【赞许一笑。也不多言语】
【深深的望了一眼湖面,思忖什么时候也该回清风。淡然】
我先回房了
=======结
穆长歌
发表于 2015-10-17 13:48:58
————武德十一年 三月初五————
【春景明媚,此处风光独好,执《左传》在湖边细读。微风拂面,吹起一池碧波荡漾,湖边垂柳上的柳絮随风而来,不得不时常伸手拂去,甚是懊恼】
【因而便堵了气般更是卖力的读书】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司徒津
发表于 2015-10-17 15:03:01
【走在湖边,听到一个学子念得头头是道的】
【走了过去,笑了下】
这湖边人来人往,兄台还有心思读书?
也不怕被人弄得心不在焉?
穆长歌
发表于 2015-10-17 15:25:37
【本就是堵了气的诵读出声,恰巧逢人过来,更是心下不悦,索性收了书卷,谓然起身,伸手将头顶一根细长柳枝‘咔哧’折断,面色沉静如水】
兄台高见!在下自卯正时分已在此处了,瞧这时辰,书院里闹将起来后这儿便也不安静了,正想着再寻个地方,不知兄台可知晓有甚好去处?
【京中不比别处,高门官家弟子众多,自己总得谨记父亲教诲,断不可肆意妄为】
司徒津
发表于 2015-10-17 15:32:28
好去处?
【打量他,这年纪可是轻的很。说话却丝毫不含糊】
【笑了笑,言之】
回屋去阿、居所最多也就是三个人吵闹下。
外面的人可是来来去去的数不清。若真是烦的很,便去外面寻一处精辟之地,或者挑个茶楼包个雅间,岂不就可以读书看景?
穆长歌
发表于 2015-10-17 20:41:22
【细观眼前人,年岁较长,端的一副儒雅文气的面孔,听他言语,应是家境富实之人,再度其气度愈发肯定心中所想,怔了怔,言】
兄台所言极是,只是在下想着在书院里寻个安静处,比外头方便不说,亦可为家中省些银两,也算是替父母分忧。
【家中虽算不得贫寒,但还有妹妹年幼,身为长子自当替父母分忧。然,京中所见与我所想甚是不同,尽管如此,我却并不因此觉着自惭形愧,只想着再努力些,不教亲眷失望才好】
以兄台所言,致远还是回居所更为妥当一些。
【长揖一礼,正色道】
多谢兄台相告!
司徒津
发表于 2015-10-19 14:17:12
在外自然不比家里随心所欲。
兄台也该‘入乡随俗’才行,日后可免不了这样的。
【稍作一顿,接着说道】
兄台说的,也着实有趣,有何有多谢的?
【许是他这年纪,想起了家里那湛弟。笑着说】
我看你年数不大。却在此,可是日后有什么打算?
穆长歌
发表于 2015-10-20 08:56:36
兄台的话,致远记下了。
并非致远不懂得入乡随俗一说,只是量体裁衣,总不好上月为了读书出去寻雅间,下月便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如今我不过是个学子罢了,哪有那许多闲置钱财去挥霍?等日后有了进项自然就又不同了。只是这些事情各自有各自的见解,瞧他模样应是官家子弟,大约是不曾过过贫民家中的日子的】
【收回思绪,将手里的书卷舒展,继而回道】
兄台大约不晓得,在下对书院并不熟知,只和同窗去过几个地方,所以……
【面色尴尬,我自幼启蒙的晚,爹爹总说要多花些功夫才能赶上别人,又怎会有那些功夫花在别的事上呢?许是话说的多了,面前之人神色间笑意盎然,落在眼中却是有几分亲厚的感觉,隐隐有些像爹爹,却又比爹爹少了些严肃……嗯,就像是长兄一般】
【脸上尴尬神色消弭殆尽,换上的是一副随意闲适,顺着他的话回道】
是啊,我今年才十四呢,我打算趁着明年春闱,尽力一试,若成了便可一展抱负,若不成,便继续努力。倒是兄台,平日夫子授课我不曾在学子中见过,兄台……可是书院里的夫子?
司徒津
发表于 2015-10-20 15:28:31
【听其言,笑了下】
【听其后语,浓眉微微皱了下,随及笑着说】
哈哈,我难道像夫子?哎,我果然是年纪大了,不瞒你说,我和你一样,来此准备施展抱负。只可惜过了那个年纪了,只是家里父亲硬要我光耀门楣,不得不来。哪儿像你,如此大心,将来必然有成就的。
【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说】
心中有书,去哪儿读都是一样的。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在下姓司徒。单字 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