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堂】明德楼
【步入楼中,于孔夫子前行礼。】【自己虽不好儒,不同那以人为本,以仁为政。但于心中却是实在佩服于其人。】
【长出一口气,只觉得此处人烟稀少,也真不知那些个居住于此的学子每日都在干些甚么!】 【时属盛夏,蝉声聒噪不停。绕过成均馆西苑门口影壁,院中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夏日鲜有的熏风吹过林间,竟也能让这暑气消去几分。步入明徳楼,即见堂中夫子面上端善,仍有容光散发。依礼向夫子问好,请教了今日课堂中未解的问题,夫子耐心具答,顿时豁然开朗。恭谨谢过,信心满满的出了内堂,正撞上厅中游荡的小童,几分熟悉,想想便知是那日问路的少年,悠哉叹道】
年少果真清闲,日日无事可做,到不知道你课业花了多少工夫。 【听得人声,转过身去,这才发现时早些日子见到那男子。】
自然做好了才出了,哥哥莫不是又睡过了?
【转过头暗自窃笑。身子一颤一颤,料想那人必定知晓。便又转过去,说的】
夫子给哥哥教习了些什么?可否教习小弟?
【看他谈笑自若的样子,果真是习完课业了,不似我等功课繁重,书典早已堆积成山了。他那顽笑说得又可气又可笑,揉了揉惺忪睡眼,撇撇嘴,用扇柄轻轻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说】
再不敢了!莫要再提那日,我回去才发现,书院中兄弟的作文已写完大半了,我却一笔没动,害我又苦苦熬了一夜,当真是罪过!
【想想刚才夫子所言他未必能懂,便简单说了些表面的话。】
夫子刚刚所议不过“以史为鉴”四字。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外乎激励我等通读史料,方可以前朝为鉴,进谏良言,助我大奡繁盛荣昌。 【揉了揉被敲疼的地方,仔细听那男子将话语道尽。】
哥哥当真是勤快,小弟佩服至极啊。只是这日日点灯,恐怕不妥,若是那日夫子要早些到,哥哥岂不是要受到夫子责骂了?
【原是“以史为鉴”,先生倒是从未与自己提起过。恐怕是还觉得自己年幼无知吧,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般啊。倒于《阿房宫赋》有些相似之处了。哥哥可是如此? 【乍闻他提起《阿房宫赋》,心生钦羡,他小小年纪能脱口说出这种文章,是我始料未及。兴致方起便一发不可收拾,回味着方才夫子之言,摇头晃脑的念道】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回看赋起铺采摛文状宫殿雄伟华丽,到头来不过付之一炬可怜焦土!
正巧夫子提起苏洵《六国论》一文,阐释更为详尽,但愿小相公能再度品味。 【听其背那《阿房宫赋》倒是朗朗上口,念其自己看是,也不过在家中时,邻家孩童自夫子那里偷来,自己才得研读。若说着《六国论》不过耳闻罢了。】
还请哥哥指点指点小弟,小弟这般年纪,虽耳闻《六国论》,但于夫子眼中,实为年岁未至,故而不曾读过。 秦处边远之地,后却成就霸业。因有二:一在内,商君变革,国力日渐强盛。二在外,如苏子而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一文不仅气势浩荡,而且眼光深远,堪为千古奇文。
【顿了顿,笑道。】
小相公别看我此番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是转述夫子课上之言罢了。小相公日后习此文,必要认真听解。
【摸了摸鼻翼,顺着男子话说道】
为政者自然要目光深远,若只贪图小利,怕是国也不长。
【听得后言,笑道】
那也比小弟我懂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