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珏
发表于 2017-2-16 19:22:53
------------------开----------------
【摸了摸鼻子。】
若是外人听着了我们这话,会不会唾弃我们自大。
突然觉着我们这样是真的不好。
【说着不好,可是脸上眼里却看不出一点忏悔的模样。】
李璟
发表于 2017-2-16 19:25:28
【耸肩。】
有么?
没有吧。
【摩擦着袖子边缘,思索着。】
也不知道考官是谁。
应该是辅政大臣之一吧?
李珏
发表于 2017-2-16 19:29:13
既然大哥都说没有那就没有吧。
【顺着大哥的话也思索着。】
四位辅政大臣三位是文官,还一位襄王爷。
那便也排除了襄王爷,只剩下其余三家了。
【新帝初登,太后是纪家的女儿,恰巧辅政大臣中又有纪家的。】
纪家倒是极有可能,只是听着这位大人马上也要致使,不知道会不会出来主持。
李璟
发表于 2017-2-16 19:35:01
【闻言便也觉得有可能,官至宰相又要致仕,看来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当主考了。】
嗯…
【想起之前做的功课,道。】
我看过之前的考卷,他出的题都还算难的,有的要好好思量一番。
莫不说以前,就是现在你我二人答那时的题,也得好好思索一番。
李珏
发表于 2017-2-16 20:11:18
【起身,自一旁的书卷中翻出一案卷,递了过去。】
譬如武德十二年这题,“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这些案卷都是爹娘托着关系,令人弄来的。】
一言蔽之为中庸。
可是过中,过庸,都会显得平庸。
不好下笔啊。
李璟
发表于 2017-2-16 20:14:36
【这些案卷都已经反复看过多次了,他说的就是自己想说的。】
没错。
怎么答都是个问题,所以不好答。
【拿着案卷,思索。】
有的时候题目简单更不能掉以轻心的照搬先人所留的东西。
李珏
发表于 2017-2-16 20:17:56
【抵唇思索,缓言。】
照搬自然是不能的,只是着若是要另辟新径,还需拿准考官的路子。
若考官喜稳健,自然以稳健为上。但若是喜奇崛,那便得反过来了。
【索性将案卷全部拿了过来。】
当朝能担得此职的无外乎几人,若此,我们到需好好研究翻每人的性子了。
李璟
发表于 2017-2-16 20:21:29
【研究这些恐怕是来不及了,只能看往年答题的走向和所得分数来判断了。】
现在问爹和爷爷怕是来不及了,他们又在军中,对文官的了解要少一点。
【反复查看案卷。】
只能看当届考生所答题目和当时的分数多少猜一猜了。
李珏
发表于 2017-2-16 20:25:04
无妨,左右我们认真备着便是。好歹我们还有这些可以去备,多少学子要求这些也求不来呢。
【并不觉着这些会对旁人会有什么不公平的。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东西,何尝又不是一种本事呢?】
【低着头一边翻阅着案卷,一边问着。】
不过大哥,嫂子近日如何了?小侄子可还乖巧?
李璟
发表于 2017-2-16 20:28:30
【正翻阅案卷,听他突然换了个话题,抬头看他。】
怎么?
【极为重视这个孩子,夫人的身体也禁不起流产难产如此伤身体的劫难了。】
都还好。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