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殿】东面:幽赏亭
场景名称《幽赏亭》场景介绍
位于永寿殿最南面。清幽僻静。对面逸野堂在月光下犹如广寒宫,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幽情顿生,令人心旷神怡。
====建鸿元年三月初二======
【日日晨昏定省一日不曾落下,且每日自中宫便往这长乐宫来,拜见过了两宫太后方才回棠梨宫。】
【开始时却是觉得繁琐,如今日日做来却也是习惯了。若是哪日天气不好,不得出来跑这一遭,才是无所适从呢。】
【是日,自皇后宫中出来,便吩咐美辰回宫中取了手抄的经卷来,与自己在长乐宫相会。】
【与姑姑请了安,便是西太后了。到了永寿殿外,瞧见美辰已然等着了,便与美辰一同进了去。却闻太后娘娘在幽赏亭,便随了宫人而去。】
妾身白氏请太后娘娘金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起来说话
【倒是没想到她会来】
【这个时间难不成有什么事情不曾】 本帖最后由 白沁宁 于 2013-12-29 15:53 编辑
【这西太后纪氏虽是多有相见,却总是觉得不得其心。】
【那声音仿若天际传来,觉不到任何温度。】
【缓缓起身,轻声道谢,立于一侧。】
【难不成,因着我白氏,坐上之人多了几分心?呵~太后如此,皇上呢?】
【隐去所思,面上笑意未有波澜】
现下虽是三月初春,也是少不得寒气,这幽赏亭景致极佳,却是高处不胜寒,还望太后娘娘保重凤体。
【回身自美辰手中接过经卷,又是】
明日便是上巳节,传闻王母娘娘每年今日举办蟠桃宴,妾身与才人玄氏手抄九仙经一百卷,
忝向王母娘娘祈福,愿太后娘娘凤体康健 【抄经,一愣】
【话不觉有了几分暖意】
倒是你二人孝顺,可这一百卷
想来你们是幸苦了,身子可别累坏了
【顿,吩咐】
和太医院说声,弄些滋补的好好补补 【忽觉她话语间暖了几分。心下更是敞亮了些许。】
【现在虽姑姑为皇太后,前朝父亲为丞相,若我在这后宫处处不得其心,怕也是难些。】
【闻言,笑道】
谢太后娘娘念挂。
平素里也不曾懈怠了,文案旁总是有些提神醒脑滋补的,倒也无妨。
【缓了缓,又道】
妾倒是好些,终归是年长了玄才人几岁,亦是东宫时便在皇上身边儿。
确是苦了玄才人了,她如今不过二七年华,又是刚入宫,也还是与妾身日夜一道
她也对自己要求严些,若是有一点不工整的便是重写,
【拈了帕子掩唇,似是玩笑般】
妾身那里的宣纸啊,可就差点不够用了呢。。。 【本就在这后宫待的久了,就算是之前不懂,这么多年,经了这么事也懂的不少了】
【她这话中意思,还能不明白】
【倒是不知道这她口中的玄氏是个什么人】
【应该是刚刚殿选的吧,怎么这么快就……】
【看来下次得仔细看看那人了】
【端嫔到底是白家人,和那个一样都是个机灵的,不是前朝麻氏那般的】
【态度不变,顺着其话,回道】
年岁小能如此倒是不易,心意到了便好
毕竟都是这后宫妃子,又不是专门抄书的,她能有这份心,哀家记下了
改日定要好好看看这个孝顺孩子 本帖最后由 白沁宁 于 2013-12-29 16:12 编辑
【听她话中毫无惊异之色,想是月末那次交锋她也不曾耳闻。】
【心下定了几分。】
【看她颜色也是稍和缓了些,便是绕到她身后,轻轻捏起了肩】
只要娘娘凤体安康,妾身就是常年在佛前抄书也是愿意的。
【本是想替着讨了封赏,她这态度,却让自己不能再提了。】
【能使那玄氏得其关注,虽是比不得赏赐,也是不差了。】
那明日破晓时分,妾便将这百卷经书焚于佛前,上天定能眷顾妾心意。。。
【点了点头】
好,记得叫了宫人内侍去弄,可别自己了
【拉过她的手,握了握】
在把自己伤了,可犯不上
【顿,想起那提到的人】
哀家也老了,你要是离得近,帮母后叫了玄才人过来说说话
哀家也看看那个孝顺的孩子是个什么模样的
【但愿不是那狐媚之人就好】 【听着她的话,又见她拉过了自己的手。】
【不禁喜上眉梢,想要掩饰却又不曾掩饰下去的欣喜流露而出。】
【四分真六分假,更无做作之态。好似小女儿在母亲那里得了什么宝似得笑开了花儿。】
母后,宁儿只愿您身子康健,您身子康健了,便是后宫之福、宁儿之福,更是皇上之福。
这皇上的福啊,就是天下黎民的福气!
您说,为了这天下万民众生,宁儿受这点子劳累又算得什么呢?
【听她要见那玄氏,需得自己亲自过问才好,虽是荐了那玄氏,可也并非真心让那玄氏得太后青睐。】
【便是】
这两日玄才人也是稍作休整,过两日她休息好了,宁儿便带了她来与母后问安,可好?